赤伶-歌式戏剧一瞥

来自于早晨刷到哔哩哔哩上的一个视频。& 现在的 00 后太逆天了。。。 《赤伶》翻唱版 一首歌名,以前也未曾听过,被偶尔刷到的视频吸引,又被欲罢不能着。更欣赏的是其中高潮戏曲部分 + 翻唱的很有劲儿,👍 贴上原视频,再听亿遍。 *传送门链接 ⇨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Nr4y1P7sf?p=1 附上戏曲歌词: 台下人走过 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 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 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 戏幕落 终是客你方唱罢我登场莫嘲风月戏 莫笑人荒唐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道无情 道有情 怎思量道有情 道无情 费思量 原唱:HITA / 作曲:李建衡 / 作词:清彦 背景故事 出自某音乐 app 评论区。 民国时期战火连绵,名角儿裴晏之所在地安远县被包围。日军来到戏院要求戏班子给他们做慰问演出,并指明要裴晏之出场,否则就烧了整个戏楼。裴晏之没有拒绝,转身来到梳妆台前描起了眉目,他今天晚上要扮演那个敢爱敢恨,不惜血染桃花的“李香君”。 台上裴晏之水袖柔婉,昆腔妙曼唱着《桃花扇》,台下日军听的如痴如醉。突然裴晏之大喊一声“点火!”等到日军反应过来时,火势早已蔓延。日军想逃出去却发现门已被封死。戏楼塌了,戏却未终。熊熊大火中,台上仍咿咿呀呀的唱着悲欢离合的《桃花扇》,因为老先生曾说过,戏一旦起就必须唱完。 世人皆道戏子无情,却怎知戏子也有心。位卑未敢忘忧国,哪怕无人知我。 不知道从哪里看到,到如今也无辨真假了,现实往往是残酷的······ Anymore 大部分时间都在看评论😂 发现有些很有“意思”。 有关于角色的看法的: 青衣唱起来就是一股子“凄凄惨惨戚戚”。老旦唱起来感觉正在“教训儿子”。花旦唱起来感觉下一秒就要喊“小姐,某生来了”。 有道是戏子多秋,原本是多愁,但是大家都说戏子无情(心)。 总的来看,四人各有颜色。花旦美,老旦强,青衣凉,各思量。 说文 伶(líng),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语就是“伶优”,像是戏子的代名词,还记得的是出现在《红楼梦》中那个与宝玉颇有交情的王府“伶”官,更传统的解释是古代乐师的称谓。 赤伶,身着红衣的戏子,心怀赤诚的伶人。 戏子,不知为何总觉得裹携着一股子贬义色彩,偏带着不务正业的意思,but 对中华戏剧了解的越多,却也越能懂词语的意思,在戏剧传承越来没落的今天,倒希望这样的人更多些。 以前对戏剧有着点兴趣,想听戏,一是因其新异,新鲜感驱动着,以及标新立异,二是为老一辈可能都通常爱听,年幼的自然树立了印象。然而从电视、网络渠道上看到的戏剧,配乐比之现代歌曲简直糟糕,怎一个难听了得,加上唱词一个字能拉个半分钟,乏味之至,故事情节也看不出来什么,还不如看书,导致兴趣全无了。 一恍许多年过去了,生活中被许多事情填满,忙忙而碌碌。有一段时间静下心来,其实是无所事事 笔尽。。。 还有一些歌名取得很有戏剧感: 《新贵妃醉酒》--曾经的记忆 《关山酒》 《辞·九门回忆》 《牵丝戏》 有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,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变得不易,一方面的人们观念的变化,另一方面也是文明的进步。近代机器与互联网的普及,带给人们非常好的便利,也许像戏剧这样的国粹,也可以适当地创新以适应发展的潮流。


JavaScript全屏阅读

下一篇:打酱油

上一篇:钢铁是怎样炼成的

Ctrl + Enter